深度分析:為什麼你害怕別人的評價?

棉花糖 2023/03/09 檢舉 我要評論


一直以來,我都特別欣賞那種敢于活出自我的人。

她們堅韌、勇敢、不向命運低頭。

但遺憾的是,我見過的大多數人都與之相反,且身上都存在 同一種問題,那就是—— 她們都很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。

每當做一件事之前,她優先考慮的永遠不是「 我想不想去做這件事?做這件事能不能讓我從中獲益?」

而是「 一旦我這麼做之后,別人會怎麼看我?

親愛的,總是這樣瞻前顧后的活著,真的不累嗎?



我的一位閨蜜去年剛剛結束掉一段失敗的婚姻,最近她聊起未來的人生規劃時,說自己想要再尋找一位人生伴侶。

畢竟身邊有人幫襯著,日子總是會好過一點。

我覺得這也能理解,畢竟她也才40多歲,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。

但當我問起她的擇偶條件時,她的回答卻讓我大跌眼鏡。

「我覺得怎樣都行,畢竟我離過婚,又一把年紀了,也沒什麼權利去選擇。況且要求太多,別人該笑話我了。」

人生在世,最怕的就是看低自己。

40歲怎麼了?

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過:

「每個人可以擁有兩次人生,一次是活給別人看,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。」

而通常,這第二次的人生的開始就是在40歲左右。

因為40歲左右的時候,你會面臨 職業危機、年齡焦慮、子女教育、經濟壓力等等。

而這些具體真切的痛苦都在提醒你,是時候活出自己了。

但很多人就像我的這個閨蜜一樣,明明老天給了她機會去創造新的人生,卻把自己限制在了世俗的眼光里。

所以,到底是什麼在阻止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呢?


心理學上有一個 「焦點效應」。說的是人們總是容易高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受關注程度。比如:

上課的時候,你會覺得「老師怎麼總看著我啊?」走在路上,你會覺得「怎麼總有人盯著我看?是我今天的衣服不好看嗎?」與朋友合影的時候,你又會想「我該做什麼表情好呢?如果照的太難看一定會被別人笑話的。」……

而這種焦慮的背后,其實是因為我們根本不認識真實的自己。所以才需要靠別人的肯定、評價來定義自己,去錨定我們的社會位置。

張德芬空間CEO盧熠翎老師就曾說過:

「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有認真地好好成為自己,又怎麼會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呢?」

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,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曾好好的認識自己。

因為真實的自己,需要我們深入內在去挖掘、去探索,是一項需要我們去學習的能力。

一個人的個性、脾性、信念,被家庭、教育、社會文化深深浸染著。要突破重重的限制、與多年來的信念系統做反抗,是一件很難但值得的事。

所以,親愛的,如果你想要擺脫現狀,活出不一樣的人生,重新活一次。那麼,我要邀請你來參加盧熠翎老師的沒什麼能夠阻擋你做自己|3天勇敢做自己體驗營



盧熠翎老師是經驗豐富的實戰派心理成長導師,也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,獨創了SRI自我整合體系,著有《與生命和解——療愈原生家庭的傷與痛》《是誰觸碰了你的情緒按鈕》《減法的奇跡》等心理學書籍。

在國企工作十幾年后,他才終于找到做自己的路徑,跟隨心理學專家:李中瑩、茱迪芙·迪露西亞、伯圖·烏沙莫、羅伊·馬丁納等學習。

他獨創了一套自我整合的系統性方法,并希望幫助更多人遠離痛苦和困境,實現更理想的自己。

他曾對學員說:

真正做自己的人,才不會困在他人的評價里,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
勇敢做自己體驗營 僅售9.9元,讓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機會。

這3天課程,分為以下幾個部分:

探索什麼是真正的自我,如何突破人生限制;

學習成為你自己,善于發現和利用內在資源;

了解勇敢做自己的18條路徑,進行自我整合。

親愛的,如果你總是被別人的評價所困擾,無法活出真正的自己,歡迎加入盧熠翎老師的課程,與眾多深受此擾的人一起走向更好的自己!

訂閱方式

3天勇敢做自己體驗營

盧熠翎老師親自設計并帶領

深度調頻+冥想互動

探索自我限制,看清負面模式

僅需9.9元,就能參加學習了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