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「陸虎」的名字頻繁出現在熱搜。
他是誰?
2018年,古代宮廷爽劇《延禧攻略》橫空出世,片中一曲《雪落下的聲音》迅速火遍全網。
演唱者,正陸虎。

出道16年不溫不火,卻一夜翻紅成了被全網稱贊的「好男人」。
他和女友的愛情,淋漓盡致的展現了: 在關系中「看見」另一半的能力有多重要。

被「拒婚」依然陪伴,他圖什麼?
陸虎和噓噓的愛情長跑長達八年。
一次,他們在節目現場被起哄求婚,眾人興奮地等待一場「喜事」。
陸虎拒絕了,他說:「求婚這件事,在我的計劃之內,但絕對不是今天,她什麼時候想結婚,我隨時等著。」
有人說他「慫」,但早在戀愛的第二年,他就提過結婚。
面對求婚,噓噓十分為難:「變成妻子,下一步就要面臨生小孩,這些名號都會讓我覺得有一點點恐婚。」
自那之后,陸虎沒再給過噓噓壓力,開始了前路未知的漫長等待。
有人說他傻,明明那麼喜歡小孩,渴望婚姻和家庭,卻非得圍著噓噓轉。
可在陸虎眼里并不是這樣,他說: 「噓姐是我的救贖。」
2007年,在《快樂男聲》中取得全國第十三名的陸虎,幾乎應了那句話:出道即巔峰。此后,他的事業始終翻不起大水花。
而噓噓,是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演奏家,15歲就已經在悉尼歌劇院擔任過獨奏。

事業的失意、與伴侶實力的懸殊,常令陸虎感到自卑。縱使籍籍無名,噓噓對他的愛卻從未改變。
在他們的感情里,年長8歲的陸虎,反而是被照顧的那個,噓噓總能第一時間察覺他的情緒變化,并及時溝通疏解。
節目中,陸虎心情失落,讓噓噓一個人先去休息。噓噓不肯:
「我回屋了你又自己那在兒難受。你有什麼感受要跟我說。等你心情好點我再回去。」她緊緊地抱著陸虎,穩穩地讓他下跌的情緒安全著陸。
陸虎說: 「我最開心的是噓姐每一次對我的肯定。」
「她有著像天空一樣遼闊、明朗又包容的心,見證了我的成長,也陪伴了我的低谷,督促我的進步,讓我變成了更好的人。」
一次演出回來,噓噓又累又困,必須用手臂撐著才能勉強有氣力卸妝。卻在看到陸虎時突然笑了。
陸虎形容那個瞬間: 「那一刻她的眼睛里面,她很愛她的事業,她很愛她自己,她也很愛我。」

噓噓和陸虎是彼此看見的,對于噓噓的愛,陸虎回報以同等的愛與尊重。
她害怕結婚,那他就等著,陪著她一起去消除那份恐懼。
甚至,為了能對噓噓的恐懼感同身受,陸虎去體驗了分娩鎮痛,宮口開到6指的程度時,他疼得汗淚交加,噓噓心疼地叫停,他卻吃力地對工作人員說:「我還可以再加。」
結束后,他第一時間跑去緊緊地抱住噓噓,哭著說:「咱不要小孩,不要,太疼了。」
因為「看見」另一半,所以也理解另一半的恐懼,尊重另一半的選擇。
比起女友或妻子的身份,陸虎首先看到的,是作為一個人格獨立的女人,更為閃耀的噓噓。也正像他跟外人介紹噓噓時說的那樣:
「小提琴演奏家,我的女朋友。」
他在后,她在前,因為她在成為陸虎的另一半之前,噓噓是先她自己。而陸虎自己,也在這份被看見的關系里,看見了自己的責任與能力。
許多人,恰是因為忽略或缺少了這部分「看見」的能力,才在婚姻里不停地吃苦。

看不見自己的人,也看不見別人
好友小沈在看到陸虎求婚成功后,感動得稀里嘩啦。

她感嘆道:「我又相信愛情了,希望他們結婚后也不要變,別像我似的……」
我半打趣半認真道:「怎麼,你的愛情不好嗎?」
「我那哪叫愛情,對付過日子罷了,就差辦個失婚手續。以前我老公對我也這麼好,還是懂得一些浪漫的,可現在,我們幾乎沒話說,越過越沒意思……」
做過很多情感咨詢,這樣的問題很普遍,也是殺死婚姻的利器:
激情燃盡,愛意耗光,關系開始走向索然無味。許多人都在漫長的枯燥中邊湊合邊彼此怨懟,或一輩子彼此消耗,或在窮途末路時分道揚鑣。
我問: 你當時結婚,看上他什麼了?
意外的是,回想起情竇初開時,小沈臉上竟然洋溢起一絲甜蜜:
「因為他聰明唄。我很慕強,喜歡優秀又上進的人。上學那會兒他是我們班學習最好的,還會彈鋼琴,說話時很溫柔,看起來有修養有內涵。」
像小沈一樣, 很多人進入愛情,始于強烈吸引。
相遇時,兩人的關系可能是同學、同事、朋友……在彼此眼里,對方是立體的、多面的。
步入婚姻后,在煙熏火燎的日常里,白月光成了飯米粒,朱砂痣成蚊子血。
更多的人,把另一半視作自己的「所有物」。
于是,要求對方做到符合自己心中「好丈夫」、「好妻子」的標準,一旦做不到自己滿意,就容易觸發情緒的開關。

小沈的老公是一名鋼琴教師,性格偏內斂。日子久了,小沈漸漸覺得這樣的性格太軟弱,容易吃虧,多次提出讓他改改。
但每次老公的沉默,都讓小沈覺得像一拳打在棉花上,什麼問題都沒解決,自己還憋了一肚子氣,最后變成越來越激烈的大吼大叫。
我又問她: 「現在,站在旁觀者的角度,你怎麼看那個發火的自己?」
她楞了一下,有些喪氣地說:「很無力,誰想象個潑婦一樣?以前我不這樣的。」
過去,小沈喜歡健身,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健身視訊,還積累了一些粉絲。
自從結婚后,她更新的次數越來越少,有了孩子更是生活重心整體轉移。上一條視訊還是半年前發的。
「婚后生完孩子,身材走形也顧不上了,每天忙工作、忙家庭,哪有心情健身。」
放棄了愛好,也忘記了做自己。
小沈或許沒有發現,她的變化,是從看不見自己、指望不上自己開始的。
內在力量流失的恐懼,促使她向外抓取。開始盯著「她的老公」去強求改變,仿佛只要老公變成她「期待」的那樣,她也就能成為「理想中的自己」。
所以,當我們要求伴侶時,或許也在逃避著屬于自己的人生課題。
這樣的選擇性「忽視」,會讓我們一直拒絕看見自己。
「看不見」自己的人,也無法「看見」別人。
長此以往,我們會和「自我」失聯,也會和另一半斷聯。

修煉「看見」的能力,為心擴容
如何與另一半聯結,讓親密關系走向和諧與平衡?修煉「看見」的能力尤為重要。
而看見的第一步,就是帶著覺察,先看向自己的內心。
當你感到心中升起對伴侶的怨念時,第一時間為自己下一道指令:現在,我命令你停下來!
然后帶上一個枕頭,把自己跟伴侶隔離在兩個空間。
接著,閉上眼睛靜坐30秒,跟自己的情緒待在一起,想象面前有一面鏡子。
感受一個滿是情緒的自己沖出你的身體,進入鏡子里與你對面而坐。

觀察ta,用你的語言盡量清晰具體地描述ta:
比如:此刻的ta是憤怒的、顫抖的,ta發火,是希望伴侶看見ta的需求,其實ta的內心是匱乏的,是渴望愛的,其實這些,ta原來都有……
描述完,深吸一口氣,停住4秒,緩緩呼出。伸出雙手,安撫鏡子里的那個自己:
「我看見了你的憤怒,你的不安,我知道你有痛苦,沒關系,我們可以處理好。好了,現在,請平靜下來,不要忘記,你本來就很棒啊。」
再次深呼吸,感受情緒的陰霾正從你的心中散去,若有殘留,就用力拍拍枕頭。
這時,你的內心是明凈的。
由此,你來到了第二步:看見你心中的伴侶。
看著ta,認真思考:
ta的什麼行為讓我有了情緒?
我千挑萬選的伴侶,真的有那麼糟糕嗎?
當初我愛上ta,看中的是ta的什麼優點?
到底是ta變了,還是我的要求越來越苛刻?
與其對伴侶做無力的發泄,不如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資給自己。
聽聽可以幫助你打開視野的電台節目、專注培養一個興趣愛好,跳舞、畫畫、瑜伽,或學一門語言等,多去與外在的世界進行連接。

嘗試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,看待伴侶。
從那些爭吵、索求無果的日子里走出來,給自己默默升級內在系統,剩下的交給時間,讓伴侶看見你的變化。
若ta是可以終身相伴的良人,自會跟上你的腳步,與你和諧共舞。

策劃 | 秋秋
編輯 | 秋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