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時期,家庭當中父母及其他成員對孩子造成的性格影響,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,所以,關注原生家庭,能預測出孩子大概的走向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關于孩子的一切,父母自然都想知道,特別是在擇偶選擇問題上,如果父母曾經經歷過不幸福的婚姻,更會對孩子的擇偶密切關注,其實,現在仔細觀察下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方式就能夠猜出一二來,媽媽們不用提心吊膽到孩子成人后了。
1、和爸爸較為親近的孩子的擇偶觀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在和爸爸媽媽相處中,自然會比較親近其中的一方,這和孩子的性別以及父母平常對待子女的方式上有極大的關系。
如果孩子特別喜歡爸爸,在平常生活中也比較愿意和爸爸接觸,那麼他們的擇偶觀會受爸爸的影響比較大。如果這個爸爸比較優秀,在家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,女兒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會下意識的形成一種擇偶觀:找爸爸這樣的男人。
對于擇偶以及對待婚姻的方式,女兒受到爸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,如果爸爸不夠優秀,平常和女兒也不親近,女兒長大之后會很自然的排斥和自己爸爸有一點點相似的男性。比如爸爸酗酒,女兒就會對喝酒的男性極其厭惡,以至于自己的愛人如果有一天喝醉酒了,都會大吵一番,這種有些變態的抗拒也會讓婚姻產生矛盾。
男孩子和爸爸親近,爸爸可以告訴男孩當初為什麼選擇媽媽,是看上媽媽的哪一點了,讓男孩在最初的懵懂狀態下,對于婚姻和戀愛有一種本質上的區分,對擇偶觀的建立非常重要。李玫瑾教授就在很多次演講中提到這一點:爸爸和兒子親近對于以后孩子的戀愛、婚姻的選擇都太重要了。
2、 和媽媽較為親近的孩子的擇偶觀
其實,媽媽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大家最需要,卻又最「嫌棄」的人。不管從哪個角度的分析,母親,在孩子到了能夠帶給自理,能夠獨立的時候,就必須要脫離出來,這對于孩子特別難受,對于母親而言也很痛苦,所以,很多媽媽并不能真正做到放手,也就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,比如媽寶男。
孩子和媽媽親近本來無可厚非,但是由于媽媽的保護欲過于強烈,特別是男孩子,在長大之后依然依賴著母親,生活不能自理,這類的男孩形成的擇偶觀就是要像我媽媽那樣。在他們的潛意識里,對于愛情、自己的生活熱情并不高,他們只是在尋找另一個小媽媽,如果再加上一個不懂得放手的母親,那麼這種孩子婚姻并不會幸福,失婚率非常高。
而女孩和媽媽親近,如果媽媽是一個樂觀,獨立意識強的女性,培養出來的女孩一般也都是比較獨立,對于擇偶有自己獨立的見解。反之,如果媽媽是個愛抱怨的人,平常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數落自己丈夫的各種無能,那麼這樣環境長大的女孩在擇偶時容易出現問題,并且比較多疑,婚姻不會太順暢。
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輩子的,有些人可以走出這個模子,但是大部分人格局沒那麼大,還是會現在這個框里,所以,作為父母,我們可以不優秀,但是獨立自主的品格還是 要有的,對孩子以后的擇偶影響也是很關鍵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