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結婚的人,就該判刑」:中年單身女人,招誰惹誰了?

微信群里,一名39歲的未婚姑娘說:


前段時間生了場大病,父母在外地沒法看護,我看著別人病床前老公來來回回照顧,突然覺得自己單身很悲涼。


堅持不婚40年,無論親戚怎麼催,我一直沒有妥協,但現在突然有點想結婚了……


這番話「炸」出了許多潛水的群友,群里其他大齡單身姑娘都紛紛表示理解。


最終,姑娘選擇了閃婚。她和相親認識的男性相處了一個月,就邁入了婚姻殿堂。


當她在群里宣布結婚喜訊,有人恭喜,有人感嘆「明知婚姻是個火坑,還往火坑里跳,單身不好麼?」


單身很好,但并非一直如此。誰都不知道,一場人生變故之后,人的想法會發生多大的變化。


對一個堅持了40年的「大齡少女」而言,閃婚的結局未免讓人唏噓。但人生變數那麼多,人生之路又那麼漫長,誰能完全斷定,自己不會對當下的選擇后悔?


紀錄片《中國剩女》更是拋出一個事實: 女性單身很容易,可活在中國的女性,如何「保持單身」而不感到后悔,是一個天大的難題。



01.


年齡28+的徐敏一直忙于相親:參加相親大會、注冊相親app、親戚朋友介紹的對象,只要條件合適都接觸一下。


徐敏并不急著結婚,一切都是因為母親的要求。她曾經遇到過心儀的男人,只因為不是北京戶口,被母親pass掉,從此斷了聯系。


盡管年紀尚輕,徐敏卻十分焦慮,心理咨詢中聊起小時候的事情,徐敏突然哭了出來:


「我小時候稍微不聽話,媽媽就會把我丟路邊,她自己一個人走回家,我真的很怕她不要我了,現在都怕。」


由于害怕被媽媽拋棄,徐敏掙扎在「做自己」和「聽母親的話」之間,如同提線木偶一樣,被母親操控著和不同的男人吃飯、聊天,只要母親覺得這個男人不行,就必須pass掉。


盡管外表已經長大了,內心深處,她還是那個哭泣的小孩,活在「媽媽會拋棄我」的恐懼之下。



更糟的是,徐敏的母親非常強勢獨斷,誰的話都不服。徐敏嘗試著和母親溝通,卻被母親狠狠指責。


她并不想結婚,可母親希望她早點結婚,就算不愿意,也必須聽話。


阿德勒在《自卑與超越》中提到: 一個人在五歲之前,生活經驗已經決定了TA成年后解釋自身遭遇和回應的方式,對于「對這個世界和自己應該期待些什麼」有了基本的答案。


徐敏打從記事起,就一直活在母親的陰影下,她對婚姻并沒有太多憧憬,反而滿是不安。


她之所以不斷相親,并不是想結婚,而是用這種行為討好母親,期待著母親能給自己一個肯定。


母親的肯定遲遲不來,徐敏也只能用相親來麻木自己。或許某一天,她會遇到條件合適的男人,結婚、生子,如母親期待的過一生。


但這樣的生活到底幸不幸福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


對徐敏而言,母子這場「關系戰」里,她沒有「一定要贏」的想法,討好母親始終是必須完成的任務。這就決定了,在「做自己」這件事上,她注定要輸。


02.


34+的華梅農村出生,家里有五個姐妹,父親畢生的心愿是要一個兒子,可惜沒有達成。


華梅天生好強,她考上好大學,成為精英律師,比很多男孩還要能干,圓了父親「要一個男孩」的心愿。


可在結婚這件事上,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她依然是個女孩。即使有一份體面的工作,只要年齡到了沒結婚,華梅就是全村的笑話,連侄兒侄女都能取笑她是「光棍姨」。


無論學歷有多高,無論事業多成功,沒結婚,她就是個失敗者,連婚介所的普通員工,都能羞辱她「年齡這麼大脾氣還這麼硬,沒有男人喜歡」。


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姐姐,也怒罵她:不結婚就是不正常!就是不幸福!不結婚就該判刑!


父親更是對她感到失望:當初賣血也要供你上學,誰知道你現在這個樣子,別人問起來,根本沒法說。


母親也愁得睡不著:所有人都結婚,你怎麼能不結婚呢?


面對全家人的批判,華梅眼里含滿了淚水,她質問:是不是不結婚我就沒價值了?是不是不結婚的女人就不配活著?



父母無聲的沉默和華梅憤怒的哭腔,如同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,激烈的碰撞在一起,最終無聲無息的分離。


華梅選擇遠離家鄉,出國深造。她像一只孤單的鳥兒,獨自一人飛往未知的天地。


父母依然不理解她為什麼不結婚,但華梅并不打算因為父母的不理解,就放棄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

萬幸的是,出國深造很順利,華梅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德國男人,兩人順理成章結了婚。


再談起「婚姻」,華梅眼里沒有暗淡的躲閃,只有滿溢的幸福。


03.


年齡35+的蔡琪平靜地宣布:她要在一年內,完成結婚、生子、換工作三件人生大事。


老公是相親認識的,比她小,也對她的熟齡感到不太滿意,但他理智的認為:只要在一起過日子順暢,老婆年齡大一點也無所謂。


蔡琪也不介意老公年輕, 結婚對蔡琪而言,和「換工作」一樣是人生必須完成的事項,只要找一個合適的人領證就行,并沒有太多羅曼蒂克和轟轟烈烈。


在蔡琪的家鄉,35歲還不結婚的女人,毫無疑問是個異類,蔡琪的母親因此沒少被親戚鄰居指指點點。女兒婚禮當天,她如釋重負。


「咱們還是要按規矩來,不能活得太劍走偏鋒,該結婚還是要結婚。」滿頭白發的蔡琪母親看著女兒出嫁,欣慰的說。


如果是以前,蔡琪一定會反駁這番話,但現在的她選擇了沉默,平靜的坐在新房里等著新郎。


和熱鬧喜慶的鞭炮聲相對應的,是蔡琪臉上波瀾不驚的冷靜。這場婚姻和她曾經憧憬的幸福大相徑庭,婚后的生活也比單身更無聊,但蔡琪認為,自己更幸福了。



她曾經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文學少女,如今卻對老公說:希望我們能擁有最世俗的幸福。


在課堂上,蔡琪被年輕女孩追問:為什麼你的話里有種已婚女人的優越感?


蔡琪回答: 沒結婚之前,我的生活很有趣。婚后的生活沒那麼有趣了,甚至無聊,但是更幸福了。


面包與愛情之間,她選擇了面包,舍棄縹緲虛無的理想愛情,撿起腳踏實地的家庭生活。


對蔡琪而言,這是幸福,但如果能夠擁抱月亮,誰會選擇低頭撿錢?


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登上最高的山峰,和月亮近距離接觸。或許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之后,選擇下山是及時止損的明智,但對一個曾經滿懷理想的少女來說,這也是背道而馳的無奈。


04.


「剩女羞辱」的一粒沙,落在每個女性頭上都是一座山。父母摧毀、輿論指責、社會排擠……一萬名女性里,9999名女性都不得不向婚姻妥協。


這9999名女性,都懷著華梅的夢想,經歷過徐敏的掙扎,最終,卻過上了蔡琪的生活。


為什麼在中國,女性保持單身那麼難? 或許是因為我們不是超人,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,也沒有愚公移山的本事。


如同螳臂擋車,懷揣著巨大的愿望,可如果不把理想藏起來,就會被現實的車輪子碾得粉碎。


生活方式有千萬種,最終適合我們的只有一種,單身女孩們,恰恰選擇了最難的那一種。


這是不幸嗎?恰恰相反,我認為這才是幸福的捷徑。比起向現實低頭、向婚姻妥協、一輩子憋屈的活著,選擇做自己更自由、更精彩也更幸福。


相比過去的女性,我們擁有得更多,可論做自己的勇氣,依然沒有太大的進步。問題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,而在于我們的內心有多強大的力量。


《中國剩女》中的三位女性,面對婚姻都掙扎過,但最終,三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:


蔡琪選擇妥協,徐敏選擇順從,華梅選擇破釜沉舟。


破釜沉舟是最難的,但暴風雨之后的彩虹也是最美的。再堅定的追求自由的心,都會被現實的壓力逼的喘不過氣,可這不能說明追求自由是不對的,只能說明我們的內心承載不了那麼多的壓力。


懷疑自己的選擇、害怕未來會后悔是人之常情,打消懷疑和恐懼最好的辦法,是拿出足夠強的行動力,不斷提升自己、不斷學習、不斷成長。


擁有再多,也不會感到發自肺腑的安寧,只有內心足夠強大,才能為自由而快樂。


活出自己不是單身女性的特權,更是每個女孩的心愿。


愿你無論已婚未婚,都能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,在成長之路上涅槃,以璀璨的姿態重生!

用戶評論

2023/5/30 21:46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