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演員于和偉在微博分享了自己成為「國家一級演員」的喜訊。
獲得褒獎后,他坦言自己能夠功成名就,離不開妻子在背后無怨無悔的支持。
與妻子相愛至今已有31年,而當年一段緋聞,差點摧毀這段關系。
讓岌岌可危的婚姻走出困局,這對夫妻做了什麼?
流言四起,當局者迷
剛入行時,長相略顯老成的于和偉根本接不到好角色,只能跑龍套謀生。
現實的打擊讓他常常在夜里買醉,妻子宋林靜沒有嫌棄他的頹靡,反而陪在他身邊安慰:「我覺得你肯定行。」
後來,于和偉在接受采訪時總會說:「沒有宋林靜,就沒有我今日的成就。」
當初確定關系時,兩人家境懸殊,宋林靜不顧父母反對,堅定選擇了這個窮小子。
為了于和偉能夠專心演戲,宋林靜獨留撫順,替他照顧家中老母。
為了讓于和偉走出低谷,她又毅然赴往上海,陪在他身邊。
可在于和偉走紅后,他們相伴17年的婚姻,卻陷入了危機。
2015年,一個于和偉跟其他女星同行的視訊,讓他背上了「出軌」的罵名。
輿論一經發酵,鋪天蓋地都是謾罵跟譴責。
盡管當事女星出面解釋道:于和偉姐姐也在場,大家只是聚在一起打麻將。
但于事無補。
荒謬的是,有不少網友跑到另一名演員楊童舒的微博底下,「心疼」她。
因為楊童舒長相酷似宋林靜,網友認錯人,才鬧了這場烏龍,逼得楊童舒不得不發微博澄清謠言。
老公現在有名氣了,身邊都是形形色色的美女,還接連跟兩名女演員傳出緋聞,這讓婚后就隱退在家的宋林靜心中極其不安。
一次在節目中,于和偉的姐姐也疑似旁敲側擊地提醒:家庭幸福很重要。
種種跡象都在指向謠言可能是真的,平日聚少離多,更加劇了宋林靜心中的猜忌。
好在,宋林靜不堪精神壓力、差一點選擇放棄前,于和偉及時站出來表了態:
輿論發酵后,他在微博借雪景做出回應:「假的雪就是假的雪,怎麼造都真不了......」
面對妻子的質疑,他堅定地向宋林靜保證:「我永遠愛你,不會做任何對不起你的事。」
于和偉的語言和行動,仿佛一劑強心針,給了宋林靜一些力量,能夠跳出猜忌的陷阱冷靜地分析:
謠言的真假撲朔迷離,難道真的要因為外界不確定的言論,將近二十年的真情全盤否定?
幾經思考,最終宋林靜選擇再給伴侶多一些信任。
而于和偉也并未辜負這份信任,與其他女星保持距離,給足宋林靜安全感,再也沒傳過緋聞。
因猜忌導致的婚姻問題,在親密關系中很常見。
但不是每對夫妻都能像于和偉跟宋林靜一樣,攜手度過情感危機。
若一方總是心生猜忌,另一方又不愿解釋,不愿給予伴侶需要的安全感,這樣的夫妻只能彼此折磨消耗,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。
想要放下猜忌心、拯救婚姻,就需要向內找出引發猜忌的源頭。
猜忌之心,從何而來?
有一位朋友婚后就做了全職主婦,最初很幸福。
但後來卻開始頻繁跟老公吵架,老公總說她太能「作」。
還沒結婚時,母親就常常「教育」她,要管好老公,不要讓他經常跟異性的接觸,否則他會出軌。
母親的話在她腦海里揮之不去:
「我沒工作,每天也不打扮,我這麼糟糕,他說愛我能是真心的嗎?」
一種無形的自卑,在她做了全職主婦、漸漸跟社會脫軌后,愈加強烈。
情感是有排他性的,尤其是愛情。
她開始猜忌老公跟任何異性的關系,經常莫名跟老公發脾氣。
停不下來的猜忌,讓她眼里只看得到老公的缺點,說話總不自覺帶著刺,最終在頻繁的爭吵中,他們不得不以失婚收場。
我告訴她:所有的人、事物,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。
經過自查,朋友才終于找到問題出在哪。
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,從小到大父母都重視弟弟,漠視她,導致她嚴重缺乏安全感,不認為自己值得被愛。
直到遇上了對她很好的老公,她仿佛抓住了愛的源泉,拼命地索求。童年缺少的愛,她報復性地想從老公那里得到補償,不斷地跟對方確定,自己是被愛的。
正是因為過度的愛和依賴,加上母親的警告,她越來越擔心老公離開自己,整日憂慮中讓猜忌心漸漸發酵,最終毀了這段本可以很幸福的婚姻。
和朋友一樣,許多容易心生猜忌的人,其實內在都是匱乏的。因為匱乏,內心無力,所以恐慌,從而更需要抓取外在的東西去證明,保護自己。
而猜忌,就是內心恐慌的一個表現,是向外抓取力量需求的外顯。
所以,被猜忌困擾時,先別急著擺脫它。先看一看,是否潛藏在你體內的舊傷又被觸碰,是否心中有一些陰影,尚未被驅散。
不要耗費心力,去糾結那些不受你控制的外在因素。
當你的內心充盈了,才能更加客觀理智地看待外在的一切。
放下猜忌,豐盈內在
克里斯多福·孟在《親密關系》一書中寫道:「當人們開始爭吵時,地獄便敞開歡迎之門。」
任由猜忌心肆意瘋長,只會帶來爭吵和破壞。放下猜忌心,才能讓親密關系走向圓融。以下方法也許對你有所幫助:
1、回到情境中修復舊傷
猜忌的產生,往往源于內在的匱乏。
曾經發生過的某件事,也許會在你心里留下陰影,你總以為忽略就好,其實它們不會消失,甚至會內化成你的一部分,讓你變得多疑、敏感、孤獨、恐懼……
每當被外界觸碰,它們就會再次發作,讓你變得痛苦。
別害怕痛苦,這正是你修復舊傷的機會。
鼓足勇氣,回到內心,審視自己的痛苦,試著回到情境中,去體會你內在小孩的感受,體驗當時的情緒,通過「旁觀者」的審視,詮釋并療愈那處暗藏已久的舊傷。
伸出手,去擁抱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,告訴ta:別怕,我現在長大啦,可以保護你,不再讓你孤獨和受傷。
2、以溝通代替猜忌
猜忌最后演變為爭吵,多是源于溝通的缺失。
心理學作家史秀雄說過:「真正的親密,是由兩個人關系的質量、情感的聯結、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。」
若你愛ta,在意ta ,一切就要以維持關系的和諧穩定為前提。
當你心生猜忌,但不確定有些話該不該說時,就問問自己:「我這樣說,這樣做,對我們的關系有幫助嗎?」
要懂得以委婉的方式向伴侶表達擔憂,千萬不要質問。因為猜忌并不與事實劃絕對等號,一旦你按照事實的方式處理,只能導致信任危機,讓事情越來越糟。
及時溝通疏解情緒,別讓猜忌在你的心里開疆拓土。觀察自己的感受,并且分享給另一半,詢問對方的看法跟感受,往往能夠化解許多矛盾。
《假性親密關系》中曾說:「完美的愛情,很多時候始于不完美。相愛的過程,則是一種共同走向更好的嘗試。」
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,都是來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,要相伴一生的人更是如此。
對自己不滿意,會導致我們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從而懷疑另一半愛自己的目的。
若不想親密關系毀于猜忌,好好愛自己,保持自我成長,才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。
愛好了自己,才能愛別人。
只有自愛,我們才能更加從容地去愛。
策劃 | 秋秋
編輯 | 秋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