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報恩的天使寶寶」火了!2歲寶寶犯困,不哭不鬧爬上床一秒入睡,來「報恩」的孩子身上都有哪些特征?哪怕占一個也有福氣

福建的一位寶媽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家「報恩的天使寶寶」,引得許多寶爸寶媽羨慕不已。

視訊里不到2歲的寶寶,獨自一人緩緩走進臥室,似乎是犯困了。用盡全力、手腳并用的爬上床后,不哭也不鬧,趴在床邊的枕頭上一秒入睡。孩子的媽媽通過監控看到后,擔心孩子會掉下床,這才讓奶奶進屋查看。

看完這位寶媽的分享,網友紛紛表示:「這是來給父母報恩的天使寶寶」,「小朋友也太乖了」,「羨慕,我家睡渣娃能有這一半速度我都知足了」。

其實每個孩子,都有他不同的性格特點。

有的媽媽說,我家孩子簡直就是來報恩的,又暖又貼心,這樣的孩子,怎麼愛都不夠。

不過,也有的媽媽會皺著眉嘆口氣,說自己孩子是來「討債」的,常常讓人頭疼不已。

依戀心理學中有著安全型依戀的孩子,他表現出來的行為,簡直就是典型的「報恩」型孩子。

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?

一:第一個,社交能力強

群里有位寶媽說,自家孩子簡直不要太省心。帶他出去玩,不一會就能交到好朋友,撒歡了和別人玩,分分鐘忘了自己還有位老母親。

這和那些只粘著媽媽,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的孩子比起來,媽媽真的輕松很多。

不得不說,孩子社交能力強,媽媽帶起來相對沒那麼累。找個有小孩的地方,媽媽只要看管好,注意安全,其余時間就能休息了。

安全型依戀的孩子,他身上一個重要的特點,就是適應性強,懂得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吸引到其他的伙伴,從而一起玩耍。

而且,他性格還很好,不會主動去招惹別人,但也不會被人欺負。

而不安全依戀的孩子,他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焦慮上:這里安全嗎?媽媽在哪里?其他人會不會傷害我?

這就導致,不安全依戀的孩子,更想粘著媽媽。要麼就是不懂得社交,動不動就和小朋友鬧矛盾,這使得媽媽忙前忙后、心力憔悴。

有這樣一個對比,不安全型依戀孩子的媽媽,忍不住朝安全型依戀孩子的媽媽投去羨慕的目光:「你家孩子真是天使,這是來報恩的啊!」

二:第二個,身體健康少生病

如果在對孩子的眾多期待里,只能選擇一個,我想,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——健康。

因為,身體是一切的基礎。

沒有健康的身體,其他懂事、學習好、聽話、多才多藝等等,都是白搭。

布妞班上有一個男孩,三天兩頭生病請假。男孩媽媽經常嘆氣說,孩子生病,經濟壓力先不說,主要是孩子遭罪、父母煎熬。

他一生病,家長就擔憂緊張、唉聲嘆氣,整個家庭氛圍都是煩躁不安的,哪有什麼快樂可言?

《我從彩虹來》一書提到,0-7歲的孩子,他的生命力主要是用于長身體。

尤其是5-7歲的孩子,他的四肢發育得特別快,特別是腿,一下子就長長了。這時候,孩子想要跑來跑去、想要爬上爬下、翻進翻出。

內心安全的孩子,更愿意探索,心境也寬廣。他在奔跑和跳躍中,鍛煉了身體力量,增強了身體體質。

但內心緊張的孩子,一般會更畏縮,不敢太過放肆。一來是父母不允許,二來是他自己也膽小,不敢嘗試。

一直不運動、不鍛煉,孩子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差,一遇到流行感冒,他第一個中招。

所以說,如果家有跟猴一樣愛上躥下跳的娃,父母別苦笑,而應偷著樂。畢竟,你家孩子身體好,內心放松。

就算孩子日常調皮搗蛋,但只要他健健康康、吃嘛嘛香。我想對于父母來說,也算是孩子報的「恩」了。

三:第三個,少哭鬧、情緒好

一般來說,那些情緒穩定、不愛哭鬧的孩子,我們都會稱他為「天使寶寶」,這孩子鐵定是來報恩的。

而那些動不動就哭鬧尖叫,沒達到他要求就大發脾氣的孩子,我們會覺得,這娃不用說,絕對是上輩子欠他、這輩子討債來了。

孩子的脾性,會受先天氣質的影響,但大部分情況,還是跟他的生長環境有關。

與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戀的孩子,一般性格會更好,開朗大方。因為他安全感強,對世界充滿信任,內心不會積累太多的負面情緒。

而那些沒有建立安全型依戀的孩子,更多地會有憤怒,抱怨父母對他缺乏關注,抱怨父母沒有回應他的情緒,抱怨父母對他不夠耐心。

但又由于表達力差,孩子無法準確地說出這些感受,所以負面情緒在內心積壓,通過日常小事爆發出來。

這時候你就會覺得,有一個情緒穩定、樂觀愛笑的孩子,肯定是因為自己上輩子積了德,才換他來報恩。

四:鏡像神經元

看了以上這些,你可能會問,那怎樣才能養育一個安全型的孩子呢?

《全腦教養法》中提到一個詞:鏡像神經元。

我們的大腦里,有一個叫「鏡像神經元」的神經系統。它能讓我們在看見別人拿杯子的時候,覺得自己也口渴;看見別人打哈欠,也忍不住跟著打。

鏡像神經元,就像是一面鏡子,它不僅能讓大腦反射別人的行為,還能汲取他人的情緒狀態。

當我們傷心難過時,孩子一般也表現得「乖巧安靜」。當我們哈哈大笑時,孩子也會心情愉悅。

所以孩子和我們相處時,他不僅在模仿我們的行為,更是會吸納我們的內在狀態。

那些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,他能感受到家庭中的壓力、緊張和憤怒。

或者又要帶娃又要承擔繁重家務,丈夫公婆還不支持的媽媽,她內心的煩悶、怒火、焦躁,也都能傳染給孩子。

汲取了這些情緒的孩子,他們與父母連結時,就會感到孤獨、忽視和恐懼,從而無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。

但如果我們能向孩子表達出牢固的、可預期的愛,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、融洽的氛圍,那孩子就能與我們建立親密且安全的依戀關系。

當進入外部世界時,他的鏡像神經元,就會自動反射出安全的信號,從而融洽地與他人建立聯結、快速地適應環境、大膽地探索世界。

所以說,想要養育「報恩」型的孩子,最重要的,是家庭和睦,爸爸支持媽媽、媽媽愛孩子。

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讓孩子體驗到人際關系中的溫暖、愛和保護,他也才能與我們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,形成充滿安全感的性格。

你家孩子是來報恩的嗎?

用戶評論

2023/6/1 12:29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