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體火出圈了。

春節回家,退休的爸媽在追《三體》,我驚了個呆。我媽一看科幻就睡著,我爸除了家庭倫理劇以外啥都不看,兩人居然沉浸在三體世界里。我整個人像汪淼一樣都魔怔了,上前小心翼翼問他們:咋樣啊?能看懂嗎?他們不僅每天坐等更新,還邊看邊問,這個馮諾伊曼是誰,作戰中心到底在研究什麼……我也坐下來和他們一起看,一起琢磨。
三體如何深入淺出構建宏大世界觀?
在原著黨(我)看來,《三體》好懂,我至少給一個團的人講過其中故事梗概,很多段落甚至可以原文背誦,三體第一波網上投票選角我參與了,同人小說也看了不少,還寫過,應該算很了解了。但是站在新手(我爸媽)的角度來說,其實算很復雜的劇:世界觀宏大,多線敘事,場景切換多,現實和虛幻交織,視覺效果上天入地……能吸引他們,一定有奧妙。
我發現三體有極簡的部分,也有極復雜的部分,而且兩者結合得很好。
《三體》,其實就是從龐加萊的「三體問題」引出的一系列假想,從空無一物到神秘萬分。這是科學家的領域,。在《三體》劇版中,數學家魏晨(留胡子邋遢說山東話有點搞笑那位)僅僅依靠自己的直觀幾何能力,在一片黑暗的空間里演繹出了三體運動(三個天體靠引力互動的模型)。小孩子可以也可以把玩其中的一些狀態(比如練習把三個蘋果拋向空中并輪流接住),但真實世界的三體運動是非常復雜且難以預測的。

在這個空靈的黑暗宇宙里,天體以神秘的方式交錯運轉,這個場景很簡單,但對屏幕要求很高:需要明暗對比高,亮度高,動態效果好,不同的電視表現差別會很大。而且如果屏幕不夠暗,黑色部分就不夠黑,而會反光,這就很尷尬——你會在這個場景里看到自己的倒影。如果屏幕分辨率不夠高,黑暗處沒有分別,就會糊成一坨馬賽克。
當然,我家的TCL C11G這時候就不會拉胯,因為它的背光系統非常強。C11G擁有220個背光分區,每個分區都可以根據畫面明暗實時調節,實現對畫面細節的精準控制,除此之外,每個分區的發光芯片也有巨大升級,簡單來說,它的燈珠是兩片微米級切割的圓晶,每個分成6個單元,也就是說,每個發光芯片有12個發光單元,發光面積+60%,但這麼強的光又并不會外溢產生互相干擾(也就是平時說的光暈部分),因為發光單元外面罩里一層覆蓋光學折射式透鏡。有這樣的科技支撐,三體問題就看得更清楚。

三體里的復雜部分,三體游戲:大撕裂,三日凌空,如何發生?為何要脫水,這個游戲的目的是什麼?誰設計了這個游戲?玩家百思不得其解。明明上一秒還只是個數學問題,下一秒就變成了生存困境——有人告訴你,解不出這個題,下一秒星球就爆炸了。三體人還真是天生的做題家,太慘了。

甚至做題的過程都非常壯觀——秦始皇搞的人類計算機,聲勢浩大,三千萬人變成0和1,只為算出明天太陽何時升起。這個場景宏大而細節滿滿,需要電視機同時拿捏亮度、對比度和動態平衡。當然,這道題C11G不虛,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完美,我看這一段的時候目不暇接,後來找資源反復觀看,太壯觀了。

如此來理解三體人的困境,真是感同身受。盡管這種復雜的毀滅系統每次都很壯觀,就像現實中某些游戲一樣,每一次死相慘不忍睹但都不重樣。三體的毀滅方式是行星級的災難,要麼寒冰把人凍成柱,要麼太陽串燒大家一起糊,殘酷而美麗——電視劇只是一閃而過,但細節也非常考究,適合回味。作為原著黨必須指出,這些大場面做得非常滿意,請下次繼續。



優等生什麼題都會做,好電視所有內容都能展現的很好
三體電視劇是由淺到深,深淺結合,這就不難解釋為何爸媽完全沉浸,新手友好啊!隔壁三體動畫,上來就古箏行動,你擱這兒切壽司呢,誰看得懂?
《三體》電視劇做題成功,其實特效現實也是一個邏輯。表現一個場景的炸裂效果,就像做一個很復雜的幾何題,要一步一步來,首先需要發光(前面介紹過的發光單元),然后是顏色(量子點Pro 2023),這可是行業黑科技,顯色元素比市場上普通量子點多一倍,所以色域更高,色彩更純,使用壽命更久。

可以把《三體》當作顏色測試影片,一放便知。推薦拿個IPad對比看(IPad采用OLED,而電視采用QLED,Q代表的就是量子點),精度不是一個級別的,對比度(亮與暗),色彩,動態效果差距非常大。
小學奧數都學過。方法不一樣,做題效率提升很多。
《三體》中的實拍場面、慢動作、人物特寫,基本功(運鏡、構圖、調度等)也非常扎實。這些畫面初看普通,但放出來時,同樣考驗電視的「基本功」——畫面穩定性。

C11G在這方面依舊穩如老狗,加了聚酰亞胺的液晶分子VA面板,對比度達7000:1,畫面光暈和環境光(室內燈光、反射等)干擾降至最低,還能根據畫面信息動態調整(HDR1000),過渡更自然,畫質更細膩。

聲音成就氛圍,細節完善體驗
名場面都是劇情+節奏+鋪墊以后的效果,劇情需要的是整體感。在鋪墊了29集劇情,游戲,生存,戰爭,科學,無數信息量疊加到一起,最后一幕,汪淼大史丁儀三人在絕望之巔,感受風,看漫天蝗災席卷麥田,人類與三體,蝗蟲與人類,何其相似——差距巨大,不共戴天,又能共存于世界。人類的末日來了嗎?未必!所有歷史性的事件集中在一個節點上,你能感受到人物此刻復雜的心理活動,兩個世界的命運糾纏在了一起。

這個鏡頭也非常棒,各種音效,風聲,蝗蟲飛舞聲,BGM,混成一片漩渦,震撼,又飄渺。
總的來說,《三體》非常注重音效,不同年代的配樂很還原,宏大場面配樂也足夠給力,配合C11G卷王的表現:5單元50W的音響規格,背部還有專用的超重低音單元,此外還可以智能生成垂直環繞的聲場效果,高精度的傳感器通過拾取回音識別房間結構,讓聲音系統與畫面一樣,現場做題,自動調節適合空間特征的音效,讓你身臨其境,在不同世界穿行時帶有具身感。

電影,電視劇,電視機,都在不停進化,技術也在不斷融合。科幻劇和一般的電視劇,很大的不同在于,綜合性更強,特效大場面、懸疑推理、動作戲,喜劇橋段,全部囊括。電視機也一樣,除了畫面要足夠卷足夠出眾,音效也得是Hi-Fi級別,體驗也得做到絲滑,像三體游戲V裝具那樣,聲光色俱佳,進入新的世界,不會彈出、打斷,沉浸其中。TCL C11G可以做到,因為它在最細微地方都進行了優化——靈控桌面,0.7秒快速開機且無開機廣告、一鍵直達——這個真的是國內電視的痛點。

除此之外,靈控桌面針對家庭成員的收看習慣,進行分區,父母追劇(好幾個),整點看新聞和健康類節目,小朋友看的動漫類,各自保存桌面上;桌面顯示內容,也可以根據喜好進行自定義設置,無需翻找,簡單好用。遙控器也值得好評,擁有三個自定義快捷鍵,支持自定義設置對應功能或應用,只需按一下按鍵,就可以快速開啟,非常方便快捷。

和父母一起看三體,用C11G,體驗很好很滿足。他們能看懂,我能看嗨,還能有很多互動。也許科幻并不一定都是高門檻,而是一筆接一筆描繪出來的畫卷,是無數世界交織在一起的萬花筒。星星之間的事,與人類之間的事具有某種共同性,我想這就是三體想要表達的。

三體是中國科幻的焦點,電視是家的焦點,科幻的想象力,通過TCL的科技實現,想象力被看見是一件幸福的事。TCL想象力推薦官劉慈欣,用他點燃的火,讓世界看到了光,科幻作品就是科技的羽翼,是不斷飛升的伊卡洛斯,帶著夢想,讓科技和科幻一起前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