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春煊,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人物,云貴總督岑毓英之子,1885年考取舉人,以恩蔭入仕。甲午中日戰爭時前赴戰場,1898年因力主變法維新而得光緒帝青睞,提拔為廣東布政使,1899年調甘肅布政使。
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,慈禧太后被載漪、剛毅等說動,安撫義和團,對列強宣戰,并詔令各省勤王,但應者寥寥。岑春煊當時是甘肅布政使,他得知消息后立即向陜甘總督魏光燾請求進京勤王,隨即帶2000多人開撥北京,自己星夜兼程,于7月24日抵達北京,受到慈禧召見。
當時他手下人太少,尚未得到慈禧重視,正逢俄國入侵東三省將清政府攪得焦頭爛額,慈禧乃林岑春煊辦理察哈爾防堵事宜,著折回張家口迎候來兵,即于該處駐扎,備俄人侵入。
8月14日,八國聯軍攻陷北京,慈禧、光緒倉皇出逃西安,岑春煊聞訊后前去保駕,于南口遇慈禧一行,當時慈禧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,看到岑春煊來保駕極為感動,相對痛哭。當晚慈禧住在一間破廟里,岑春煊侍立廟外,慈禧夢中忽然驚叫,岑春煊則大呼:「臣春煊在此保駕!」岑春煊在慈禧落難之時盡忠竭力地護駕,使慈禧對他十分感激,她哭著對岑春煊說:「若得復國,必無敢忘德也!」
因功擢陜西巡撫,次年任山西巡撫,創辦山西大學堂。后署理四川總督,旋署兩廣總督,任內積極推行新政,大舉懲辦貪官,有「官屠」之稱,與直隸總督袁世凱并稱「南岑北袁」。
在晚清官場,流行著「三屠」之說,岑春煊是官屠、張之洞是財屠、袁世凱是人屠。岑春煊以不畏權貴、彈劾貪污和瀆職官吏而著稱,時人形容:「春煊每至一省,必大肆糾彈,上下皆股栗失色。」 他在戊戌變法期間出任廣東布政使時,就敢跟兩廣總督譚鐘麟叫板,署理四川總督時,曾準備一次彈劾300多名官員,在幕僚力勸下作罷,但也彈劾了40多人。兩廣總督任上,劾罷不法污吏瀆職者1400多位,「上自撫院,下至典史,無皆不有」 ,官員們皆談「岑」色變。
在他「屠官」的過程中,最矚目的是周榮曜案和裴景福案。1904年,岑春煊受命兼任粵海關監督,查得海關庫書周榮曜私吞公帑數百萬兩,并與朝中勾結,后為逃避追查,以慶親王奕劻之奧援,被派為出使比利時大臣,岑春煊趁他尚未出國時,彈劾其貪污之罪,周榮曜溜到暹羅,但他的財產被全部沒收。丁未政潮時岑春煊進京彈劾慶親王時,便是舉周榮曜為證。
裴景福案則是岑春煊于1903年蒞任廣州后,立即指控南海知縣裴景福貪污24萬銀元,裴景福逃到澳門避難,后雖被岑春煊交涉引渡,但清政府以查無實據,未處死刑,只是發配新疆。
據說,裴景福案帶有很強的挾私報復之嫌,因為岑春煊在戊戌變法期間與康有為往來密切,而裴景福曾負責查抄康家,發現了岑春煊與康有為往來的書信,雖然這些書信被全部銷毀,但岑春煊仍然必欲置裴景福于死地,故借口反腐而引發此案。
據說岑春煊在兩廣總督任上,共彈劾貪官庸官1千多人,其「屠」官力度之大,導致官吏談「岑」色變,有人愿出百萬港元,只求將岑調出兩廣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