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泉:我的年紀,就是我的資本

棉花糖 2023/03/09 檢舉 我要評論

每過一段時間,女性的 年齡危機性別焦慮就要被翻出來討論一番,因為這是女性永恒關心的話題。


年紀大了,變老了,得到的越來越少,失去的越來越多,競爭越來越沒有優勢, 中年女人似乎在這個社會沒有立足之地。


但也有一些女性,則永遠活在年齡之外,焦慮之外,比如 袁泉



在《我的前半生》里,她演活了那個倔強獨立、雷厲風行、為閨蜜掏心掏肺的唐晶。



有些演員的火,是因為綜藝、因為戀情、因為番位、因為顏值, 只有袁泉,出現不多,但每一次都是因為角色,因為演技。


有人說,演員分兩種:一種是人們記住他的名字,但記不住他的角色;另一種,是記住了他演的的角色,卻始終記不住他的名字。


袁泉是最幸運的那一種,大家記住了她演的角色,也記住了她的名字,并且,很難不愛她。


就比如我,無論是《我的前半生》,還是《中國機長》,在完全對故事不了解的情況下,只是因為在演員表里看到了袁泉,便去看了。


從她身上,我們能看到一個女人無關年齡、只關自我的美。



01

「契訶夫的話劇,到了四十歲才能演」


在演藝圈這個新人成長如筍子一般的環境里, 焦慮,是一種蔓延到整個圈子的氣候。


姚晨曾經在星空演講里,坦言生完孩子后,無戲可拍的窘境。


前不久,海清也在公開場合,替中年女演員發聲,希望導演多給中年女演員一些機會。


這些女演員到了中年,一次次提醒我們「中年危機」真的是一個很具象的問題, 變老、失去機會、婚變,引發一波波的中年焦慮。


袁泉今年也42歲了,在這個女演員最該焦慮的年紀,她顯得很淡定。


30歲時,她說:


「當我邁入30歲,就發現那個階段的美好。


沒有二十歲的緊張、青澀,也不用再去演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的小姑娘的角色。」



如今40+,被問到女演員都要面臨的年齡危機,她說:


「我沒有年齡危機感,當我將演員作為終身職業之時,我就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演到老。


三十歲時會遇到什麼角色,四十歲時會遇到什麼角色。我是有心理預期的。」


「契訶夫的一些話劇,必須是四十歲以上的臉才能演的。」


在女明星們執著于「少女感」的時候,她早已向「質感」自然過渡。


她之所以不焦慮,是因為她做的事從來不多,當同班的劉燁、章子怡早已活躍在各種綜藝里, 她只做了一件事:演戲、演好戲。


袁泉的資質,毋庸置疑。


她成名很早,大三時出演《春天的狂想》就拿到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,之后出演《藍色愛情》《小魚兒與花不缺》,都有不俗的表現。


按照接個節奏發展,她必然星路坦蕩。只不過,2005年以后,她選擇了話劇。


憑借在《簡愛》中的出色表現,30歲的袁泉入選「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」,是入選成員最年輕的那個。


| 袁泉在《簡愛》


中戲的同班同學說:「袁泉是一個標準,如果跟她搭戲能通過,就離匯報的水平不遠了。」


合作多次的黃渤說:「她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之一」。


導演賴聲川評價她:「袁泉是繼林青霞之后,最有氣質的女演員。」


有著天生的資質,獨特的美貌,但她只想演好戲。


02.

演好戲,用心生活


演好戲,除了自己的天資之外,還有兩個要素: 一個是好劇本,一個是 懂生活


之前演話劇《青蛇》,她選了白蛇一角,很多人都勸她演青蛇,因為劇名叫《青蛇》,大家的關注點,也必然落在青蛇上。


但她依然堅持選了自己喜歡的白蛇,她說: 「我選擇心里最初的那個聲音」。


其實,這些年袁泉演的大多是配角。


《我的前半生》里,唐晶是女主角的閨蜜,《中國機長》是一部男人戲。


《后會無期》里,僅用一句「喜歡就是放肆,但愛就是克制」就征服了大家;《羅曼蒂克消亡史》里,袁泉飾演的吳小姐優雅得體,張力十足。


| 袁泉在《羅曼蒂克消亡史》


演員們為了番位戲份爭得面紅耳赤時,她的態度是:


「作為演員,如果在戲里塑造了一個角色,哪怕只有一場戲,只要我是在那兒的,出來角色的感覺是準確的、貼合的,這就很滿足了。


戲份多少我已經不考慮了。」


她不爭主角,只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演員真正的品格。


就拿《中國機長》來說,為了演好乘務長,她提前三個月去川航模擬艙接受訓練,請教了角色原型,像一個認真的學生般,做了很多筆記。


訓練結束,開機前的那兩個月,她在家里也不忘訓練,目的就是 「讓職業的感覺長在身上」。


| 袁泉在《中國機長》


這種用心和認真,她也從頭到尾貫徹到生活中。


有不少人曾在優衣庫見過袁泉,也有人見她如一個普通的媽媽一樣,等女兒放學,就那麼捧著一本書,也不跟旁人交談。


因為在袁泉看來,演員需要生活,需要創作的養分。 對于自己,對于演員的光環,她有著清醒的認知。


「我不覺得自己是明星,也不覺得自己身上是有星光的,演員身上的那一點點星光,大多數時候,是角色帶給你的。


當你從角色從熒幕上走下來的時候,你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,所以生活中是不需要任何星光的,演員真的只是一個職業的標簽而已。」



03.

有愛打底,才有堅持的底氣


導演田沁鑫說: 「袁泉的力量,來自于內在的主見」。她堅持了一件事,就做好了一件事。


而每一個敢于獨立做自己,不被外界裹挾的人,都有一份深愛在背后支持。否則,便會不自覺的到「人多」的地方去尋找認可與愛。


袁泉有底氣,因為從小就有父母的愛在背后穩穩地托住她。難能可貴的是,這份愛中沒有操控,只有放手、愛與支持。


11歲,袁泉意外被選中去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學習京劇。媽媽只問了她一句: 「你要自己想想清楚,你是不是真的想去學京劇。」


袁泉回:「對呀,我真的想去。」于是,父母便放手了,11歲的女孩離開老家湖北荊州,到北京學習京劇。


少小離家,父母對她的愛通過書信傳遞,幾年的時間,父母的來信有近300封。 對于袁泉來說,雖然離家,父母的愛卻沒有缺席。


圖片來源 | 微博@袁泉工作室


進入戲校的前兩年,對于袁泉來說,是最痛苦的兩年,尤其是練習基本功的課程。因為腿比較長,別人輕易就可以做到的動作,她很難做到。


于是,她常常寫信給父母訴苦。父母回信給她:


「泉泉,我們理解你、心疼你,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但暫時仍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,還要你去拼命。


你要向老師講清楚,你的右腿傷還沒好,切記,在挫折面前不氣餒,要保持良好的情緒。」


這一字一句,對于遠離家鄉的袁泉來說,都是撐下去、度過難關,最好的能量補給。


因為從小學會了選擇,也學會了選擇之后的堅持,所以, 長大以后的袁泉,依然有勇氣、也有能力去選擇那一條屬于自己的路,并且就那麼一路不疾不徐地走下來。


哪怕這條路看起來與旁人不一樣,哪怕這條路,看似有些寂寞和疏離。


但她走得很穩,走得很好,她只需要一路做自己,便自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欣賞她,愛上她。


圖片來源 | 微博@袁泉工作室


因為內在的成熟,因為有做自己的底氣,她一路的成長都沒有從眾的壓力,也沒有年齡的焦慮。可以說,大多數人要面臨的焦慮和迷茫,在她自己的節奏中消失于無形。


她的成長之路,是很多女人都向往的一條路,專注,安靜,高質感,沒有雜音,沒有危機……愿她純粹的生活態度,可以給你一些啟示。
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