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男人愛上了同一個女人。
沒有「爭風吃醋」和「大打出手」,他們竟決定采用「游戲」的方式來獲取愛情。
在香港經典愛情電影《飛一般愛情小說》當中,三個男人約定好不用傳媒手段,依靠自己的力量看誰先找到「女神」,由此開啟了一場「尋愛」的競速比賽。
然而,當女神真正出現時,卻發生了意外……
這場「尋愛」之旅,到底誰是「贏家」?
鐘情女神,又為何「移情別戀」?
三個男人來到了一家旅館住下,約定好誰先找到女神,另外兩個就自動退出。
1號男人艾迪(許海峰 飾)相信緣分,他跑到廟里求簽,算命先生說:「多坐公交車,就能遇見女神。」
艾迪對此深信不疑,天天跑去坐公交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
有一天,他在公交車上睡著了,醒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,車里除了他,就只有一位漂亮的女司機。
艾迪很喜歡女司機身上的味道,忍不住贊嘆:「你好香。」女司機聽了心花怒放。
艾迪開始頻繁坐這趟公交車,等到女司機休息時,就跟她一起聊天、下棋。
你可能會疑惑,艾迪是不是忘了自己坐公交的目的?
別急,我們先來看看2號男人保羅(許志安 飾)在干嘛。
迷茫的保羅漫無目的的四處碰運氣,卻偶然遇到了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。
如今,對方已經是一位長相和身材都十分出挑的美女警官了。
女警說:「我可以幫你找人,但你也要幫我一個忙。」
原來,女警愛上了一位黑幫老大,愛而不得一直令她十分痛苦。
于是為了找到自己的女神,保羅也幫著女警尋找心上人。
保羅和女警就這樣彼此相伴,一起逛街、看電影、吃大排檔,同時尋找各自心中的另一半。
艾迪和保羅都有了伴兒,那麼還剩下一個3號男人,萊斯利(鍾漢良 飾)在干什麼?
他就比較倒霉,想發傳單找女神,結果被一個奇怪的女人偷走了錢包,那個女人正在被人追趕,萊斯利為了討回錢包,也只好跟著一起邊追邊躲。
沒想到危機過去后,女人突然說:「能不能借你的房間洗澡?」
于是這個女人便以「自己每天都露宿街頭,實在是沒有辦法洗澡」為由,黏上了萊斯利。
然而她并不是無家可歸,只是想在外面隨心所欲地玩盡興。湊巧的是,她和萊斯利同名。
就這樣,一個月后,三個男人終于得知了女神在哪,只要跑過幾條街就能見到。
可當他們爭先恐后地跑到女神的住處,卻開始互相推脫,有的說自己走不動了,有的說自己跑得肺疼。
最后直到女神離開,他們也沒去見上一面。
為什麼對「女神」心心念念的三個人,最終卻都選擇了放棄呢?
我們缺少什麼,就渴望得到什麼
一個人越缺少什麼,越容易喜歡有這種特征的人,我們都以為這是愛,但其實,這不過是心理補償。
在這場女神追逐戰中,三個男人最初以為自己缺少的是女神的愛,卻在追尋的途中,邂逅三位女性,探知到了自己內心真正的缺失。
1號艾迪有著較深的戀母情結,出門在外,他一直把媽媽的發夾帶在身上。
曾經,女神送過他一個布娃娃,是一只大熊抱著一只小熊,他情不自禁地跟女司機介紹說:「小的熊是我,大的熊是我的女神。」
女神是大熊,自己是小熊,顯然艾迪把對母親的依戀,投射在了女神的身上。
而這種投射,也在女司機上發生了。
艾迪是被女司機身上的香水味吸引的,而這種味道和幼時媽媽身上的味道如出一轍,加上女司機成熟、性感的模樣,艾迪很自然地產生了「戀愛」的錯覺。
但當艾迪識別出:自己是因為「媽媽的味道」對女司機產生好感后,深知這段感情不會長久,所以在一夜春宵后,兩人達成共識,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軌道。
2號保羅口中的「女神」,尖尖臉,大眼睛,長頭髮,放假時只是窩在家里聽聽音樂。
女神對保羅來說,是一個「理想伴侶」的形象:漂亮、鄰家,乖巧,不會做出格的事,他一直以為自己喜歡的是這樣的人。
直到,他遇見了女警。
女警是一個不守規則、追求「瘋狂」的人。
保羅和女警一起去看黑幫電影,一起在危險的街區游蕩,不會游泳的他,甚至陪著女警下了游泳池,還因此溺水,差點出事。
激情之下,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愫。保羅在女警的身上,看到了另一個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己。
那是他內心真實的自己——渴望激情,渴望瘋狂。
那麼3號萊斯利呢?
他做事非常講究,有輕微的潔癖。住在旅館時,他總是在打掃衛生,把自己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。
他喜歡的女神也是這樣,規規矩矩,一絲不茍。
女神對萊斯利來說,更像是一種情感規則的模板。
而與他同名的女孩,是個離家出走的鄉下妹,雖潑辣任性卻單純善良。
她白天四處游蕩,晚上住在巴士里面;她會費盡力氣偷來顏色漂亮的最新款唇膏,也會毫不吝惜的用它們在自己的透明雨傘上涂涂畫畫…
女孩身上的自由、隨性,吸引著一板一眼的萊斯利,他向往著這種不同,也希望自己可以活得如此自由灑脫。
和女孩呆在一起時,他也開始嘗試在雨傘上亂涂亂畫,去公交車站睡覺,他突然發現,無視規則,也沒什麼不好。
所以這場愛的追逐戰,成為一場探究自己的旅途,這三個男人也終于知道那個答案——自己到底在追逐什麼?
弗洛依德在《精神分析法》曾這樣描述[兩.性]關系:「人之所以需要愛情,是因為在無意識的狀態下,不斷追求自身情感的『完整性』。」
這一場「尋愛」比賽,都是在追尋著真實的自己,追逐著內在的完整。
沒有輸贏,只有成長。
當追尋愛情的目的不再是為了向外求取,而是為了體驗和照見自己的內心,我們就會更加了解自己,收獲真正的圓滿。
真正的完整,源于成長的自己
圓滿自己,理想的愛情自會到來。
曾看到過一則漫畫:有一個三角形,它想要去旅行,但它無法自己行走。
所以它需要找到一個缺了一塊的圓,這樣它們就能夠一起通過滾動的方式去旅行。
然而它遇見了無數有缺口的圓,這些缺口要麼太大,要麼太小,要麼帶了它一段時間就跑了,要麼就坐在它身上,讓它哪兒也去不了。
直到它遇見了一個特別圓滿的圓。
它問這個圓:「你能帶我走嗎?我可以幫你補足缺失的部分。」
但是圓回答說:「我不需要被補足啊。你想旅行,你可以自己走啊。」
三角形說:「可是我走不了。」
圓說:「不試試怎麼知道呢?」
這個圓滿的圓,很快就離開了。
傷心的三角形思索了很久,終于勇敢地站起來,一下又一下,它開始前進了。
它在旅途中一路收獲、成長,最終成為了一個圓滿的圓,也遇到了心目中那個理想的圓。
看呀,最初這個三角形一直在尋找著什麼,尋找擺脫孤獨的方式,尋找不讓自己空虛的辦法,尋找能夠帶自己前進的伴侶……
她在渴求一種外在力量,來幫助自己達到理想的狀態,這是我們多數人的現狀。
然而,我們本自具足。愛情的真正目的,不是單純地給予和接收彼此的愛,而是幫助我們了解: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。
遇見的每一個人,進入的每一段關系,都是一面鏡子,照見我們內在的缺失。
看見缺失,才是走向完整的第一步。
當一段關系背離了期望狀態、令你感到痛苦時,先把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叫停。
問問自己:
我想要在對方的身上得到的是什麼?是理想中的自己,是與我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,還是從原生家庭沿襲的依戀?這是我真正缺失的東西嗎?
這部分缺失,對我的影響有多大?我該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?
將注視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加開闊,讓自己的身體、心靈,都融入進廣闊的世界中,去體驗自己作為蕓蕓眾生的渺小,然后接納自己的缺失。
告訴自己:
沒關系,一切只是體驗,我還在成長。
沒關系,我終將獲得完整,收獲自愛的喜悅。
最后,做一個深長的呼吸,將負向的能量排出身體,讓心境平復下來。記得給自己一個肯定的微笑。
親愛的,覺察和內觀是一場需要不斷練習的療愈方式,也許,我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,才能夠真正得到生命的圓滿。
但是沒有關系,當我們不再苦苦向外抓尋,而是深深地向內在扎根、探索,我們的心就有了最穩固的錨點。
由此我們體驗到的一切,都將溫暖,且美好。
策劃 | 秋秋
編輯 | Kiw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