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愛玲說過,「中年的男人,時常會覺得孤獨,因為他一睜開眼睛,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,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。」
其實,中年女人何嘗不是呢?
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說,向上是每個生命的本能。那又是什麼在阻礙中年女性不斷向上的生命能量?
以下三位女性的故事,或許能帶給你一些答案。
35歲被裁,我該怎麼辦?
閨蜜35歲站到了人生的巔峰:事業、家庭雙豐收。而同齡的我,還在為生活苦苦掙扎。
一紙裁員文書,讓在外企混跡8年的我瞬間失業。不斷降低求職標準,投出的簡歷回音寥寥。
夜晚,躺在床上輾轉反側,反復思量,對未來感到既迷茫又恐懼。
論身體,我已拼不過20出頭的年輕人;論能力,這些年除了職位上的那點事,并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能。丈夫說,干脆生個二胎,在家帶兩孩子算了。
我不禁自問,這輩子是不是就這樣了。
想起幼年時勤奮好學,工作上也是兢兢業業。回家做家庭婦女,不甘心。
想自己單干,反對的聲音又無時無刻在腦海里打轉:
我陷在相互對立的聲音里無法自拔。
一天晚上,我半夢半醒間,似乎回到了小時候。
那年8歲,我偷偷溜出家門,玩得正高興,媽媽一臉憤怒地跑上前來大聲斥責:你跑哪里去了,知不知道外面很多壞人,把你抱走賣掉,車開過來撞到你,就沒命了!
從媽媽的語言神態里,幼小的我感覺自己犯了驚天大錯,十分恐懼……
驚醒的時候,我突然覺察到,這些年來,每當我想突破界限,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,就會自動激活生活在頭腦里的母親:批評我膽大妄為,不守規矩,告訴我外面的世界隱藏著多少危險。
這種恐懼和伴隨著我長大,讓我養成了畏難和自我懷疑的習慣。
我總是預設將會面臨很多的困難,放大自己的缺點,仿佛自己還是那個軟弱無助的小孩。
而現在,我看著鏡子里的自己,回想這些年我走過了無數次考試、走過了剛入職場的膽怯、走過了從妻子到母親角色的艱難轉變,我有了一個不錯的家庭……這些都是兒時的我不敢想象的事情,卻是我真真實實辦到的。
那一刻,我知道自己該如何抉擇了。
被出軌、家暴,我卻沒有勇氣失婚
再有錢,也不要做家庭主婦。
這是我在婚姻里學到的血淚教訓。
23歲那年,我遇到了另一半。他帥氣,多金,我以為自己撿到寶了,迅速答應了求婚。
後來我懷孕了,他細心照顧。
因為他的一句承諾,我辭去工作,安心做家庭主婦。
十年來,我生了三個孩子,體會著為人母的喜悅,也無數次因為失眠在深夜里崩潰。
因為勞累,我的身材逐漸走形,臉上也盡顯疲態。
正是需要關心的時候,丈夫卻開始逐漸遠離我。
加班、應酬,他回家越來越晚,我學會了等待。
嘗試溝通、討好,我越來越焦慮,每次深夜里我無聲哭泣,他卻早在一邊鼾聲四起。
終于,有一天,我發現他出軌了。被我發現后,質問他為什麼。他毫不慌張地說保姆多的是,他想要的妻子是可以在事業上助他再上一個台階的人。
我淚如雨下:當初是你說最喜歡我溫柔乖巧,沒有攻擊性的。他不發一言,只是搬離了我們的家,我的婚姻名存實亡。
這些年,父母一直勸我失婚。
但我不敢啊。
失婚,我已多年沒有工作,早喪失了社會生存能力。
不失婚,我的孩子們還能有個掛名頭的爸爸,我還能擁有外人眼里體面的物質生活。
離了婚,日子怎麼過,不敢想。
夜深人靜時,一個人躺在偌大的床上。孤獨、寂寞、空虛像潮水般涌來,頃刻間就能把我輕易擊倒。
這樣的時刻我也會沖動,離了算了。
但這個念頭一冒出來,我又會害怕得渾身打顫。
一個中年女人,沒有謀生的能力,靠著丈夫付生活費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。離了婚,帶著三個孩子可怎麼活啊?
這兩年見我始終不肯簽字失婚,這個男人開始變本加厲,動手打我。
有一次,被我父母撞見了,母親抱著我痛哭:你過得還是人過的日子嗎?閨女,聽媽一句,離了算了。
看著父母額邊的鬢角,兩位年過70的老人,還要為子女的婚姻操心,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孝了。
其實,在這樣的婚姻境地,我明知耗下去是窮途末路,卻貪戀舒適區里最后一絲溫暖,如同一個囚徒因為不敢被別人看見自己破爛的衣服,而蜷縮在黑暗里。
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幾年,就這樣的糾結煎熬中度過了。
有時,我也會幻想,如果能在發現丈夫出軌的那一刻就決定失婚,現在的生活會是什麼樣。
可惜這世上沒有后悔藥,現實留給我的只有煎熬。
那一步走向光明的腳步,也許,是時候邁出去了!
一眼到頭的人生,還有出路嗎?
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:日子說不上好,也說不上不好。
平淡的像一杯白開水。每次你想往里面加點糖,又忍不住嘀咕:反正都是水加點糖也變不成奶茶。
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一杯白開水。
32歲,公婆幫忙帶孩子,一個月拿著4000塊的工資。和老公的感情平平淡淡,孩子雖然調皮,但很健康。房車都有了。日子雖然不富貴,也算和睦。
但我卻不是很開心。我覺得自己才30出頭,已經在過一眼能望到頭的日子。
有時,我也想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趣。
花錢報了很多班,什麼成人英語班,瑜伽班,冥想班。上不到三天,我就不想去了。
也買了一堆什麼經濟的,管理的,心理學的書籍,想看看書提高一下。結果,翻了幾頁就看不下去。
想著,就憑我這麼個國中學歷,還能怎麼樣。多上幾個培訓班,多看幾本書,我就能走上人生巔峰,改變命運了嗎?
于是,我又繼續躺平。
但始終無法心安理得,內心充滿惶惶不安。
我就像網上那句話說的,習慣性躺平,間歇性內卷。
有一次,冥想班的老師發消息催我去上課。我順口說了句,就算把課上完了,我也還是一個社會的失敗者啊。
老師回了一句:親愛的,上天不需要你成功,它只需要你嘗試。
那一刻,我感覺自己被老師的話語擊中了。
是啊,誰說努力就一定要獲得一個成功的結果了?
我努力了,進步了,在前進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變化,就算變化只有很小的一絲,那也是生命的饋贈。
改變從不一定指向成功,但做出改變的過程,不就是打破自己固有模式的開始嗎?
此后,我堅持閱讀,堅持上課。這樣的堅持并沒有讓我成為一個成功的人,但我更能悅納自己。
我的內心變得更平靜,更愉悅,也相信自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主動升級內在系統,做自己的主人
以上三位女性的故事是很多中年女人的生活縮影。
她們或是面臨職業選擇、或是受困于失敗的感情,又或是在尋找自己的路上猶豫徘徊。
如果說我們的人生是一場游戲,那麼從出生起,我們就有一套固有的游戲系統。
它有著原生家庭的烙印,有著社會文化規訓的色彩。年少時期,因為有父母和其他力量的守護,我們如魚得水。人到中年,生活的沉重讓我們這套系統失靈了,它急需升級改變。
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:
說生命是一條行駛在大海里的小船。境遇是變幻莫測的天氣和大海里的礁石暗流。小船在航行的過程中,會不斷更換航行配件和模式。大太陽時撐起遮陽傘,風暴來臨時加固船艙室,順風時,拉起風帆,遇到暗流運行船舵或使用發動機……
當固有的內在模式不再適配當下的境遇時,我們需要學習這條小船的智慧,
每一個中年困境的痛苦背后,藏著兩股動力——期待卻又恐懼改變,想要沖破卻貪戀舊模式中的好處。它們像兩股繩,擰巴糾結相互抗衡。
改變也許代表未知,而駐足不前,卻永遠都迎接不來你想要的那個明天。
而那條人生小船上的舵,在你的手里。
你是順勢而變,逆勢而為;還是守著登船時的操作手冊,無措的看著暴風雨的來襲?
生命的河流本就川流不息,流動、變化是唯一恒定不變的事實。
當你能主動做自己人生的主人,承擔生命的重負,那些困擾你的過往的模式就在你的勇氣和主動中慢慢消解了。
當你能放下習慣的執念,大膽往前邁進,和生命的源頭鏈接起來,你便已走在親手創建出的新開局之路上。
策劃 | Kiwi
編輯 | Kiw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