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錢,正在被什麼消耗?

棉花糖 2023/03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你有沒有覺得,錢越來越不夠花了?


01

收入不低,還是不夠花


Mary一家是上海典型的普通家庭,夫妻年收入在40w以上,有一個上小學的孩子。作為家里財務管理者的Mary,最近覺得錢越來越不夠用了。


家里老人身體已經不如往年,不得不想辦法給父母存點醫療費用;夫妻二人體檢出來的指標也讓人擔憂,嚇得她趕緊去找找賣保險的同學買了幾個;

孩子的教育支出,五花八門,那就更不用說了。


每個月工資到賬了,就是還大大小小的賬單。逢年過節有大支出時,更是焦頭爛額。這不是夸張,這就是現實。


就在Mary感嘆錢不夠花的時候,朋友們都有同感:


商場不敢隨便逛了,看了就想買,只敢在換季打折的時候去搶點基本款。竟然真的用起了拼多多,便宜的買了一堆又一堆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用得上。以前從沒借貸過的人,現在對各種借貸如數家珍。交了孩子的教育費和家人的醫療費后,花錢底氣都沒那麼足了。



前一段時間流行一個詞叫「消費降級」,有人總結了其中的幾個典型表現,比如:


1.相親相愛的團購,省錢。2.搶到吐血的基本款,使用率高。3.吃吃喝喝的隱形貧困人口,買不起大件的,還是吃吧。4.「本地人」式旅行,什麼都不買,怎麼去怎麼回。


但真的有那麼多人消費降級嗎?認真看看周邊的人,其實 一直都在「消費升級」,大家比以往任何時代的人都更「病態」地追求著生活品質。


然而,問題來了,就像Mary所感覺到的,明明支出項目變化并不大, 為什麼自己尋求的品質生活和購買能力之間,似乎始終差了那麼好幾個檔位?


為什麼收入越來越高,錢卻越來越不夠花了呢?

到底什麼在稀釋著我們的錢,讓我們忙碌又疲憊呢?


答案就是: 我們很多的花費并不是必須的,而是被焦慮刺激著去花錢。

02

你的錢,被什麼消耗了


焦慮讓你多花了多少錢,超乎你的想象:


「榮耀象征,王者氣派,你值得擁有。」(有面子,買!)「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投資?當然是孩子的教育!」(不為這個買單就不是智慧父母,掏錢!)


在這個時代,焦慮極其方便和有效。


什麼是焦慮消費,是你 花錢只為了緩解焦慮,對你的生活卻沒有太大改觀,甚至更焦慮了。


原本理性節儉的父母,可以為孩子的教育一擲千金,摳了一輩子的老人,也會為沒有實際效果的保健品買單,根本原因都在于對方牢牢地抓住并強化了他們焦慮的心。


為了緩解人際關系中的博弈焦慮,你一定要買到某牌限量的口紅,這代表了潮流和購買力;

為了緩解關于孩子學習的焦慮,你一定要搶到某個名師的課程,這代表了孩子未來更好的成績……


但這些真的值得我們花大價錢大力氣去追逐嗎,或許未必真的如此。


無論什麼人,每天仍然只能吃三頓飯,住一間房,睡一張床。我們要的,真的不需要那麼多。 很多錢,都被你的焦慮消耗了。

03

只為自己負責,不為焦慮買單


那麼,如何避免自己過多為焦慮買單?


1.你很好,沒必要把原版活成盜版


最讓人焦慮的,也許是身邊的同齡人甚至比你年輕的人,比你成功得多。原本,我們都沒有那麼焦慮,是 我們看夠了別人的好,越比較,越焦慮。


我一直寫的一句話是 「你本來就很完美」。一是,萬物的存在本來就是一種完美, 你沒必要把原版活成盜版。


二是,你現在所感覺自己的不完美,和你的好共同構成了天底下獨一無二的你, 如果天下對于完美的評價是單一的,那該多麼無聊。


三是, 請停止批判你自己。


雖然我們活在一個不斷被評判比較的社會里,但請在你的內心保留一份空間給自己。你可以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,但沒有必要陷入任何一種比較體系當中去。


這點跟花錢什麼關系呢?關系很大,只有你從內心接納了自己,看到自身的完美之處,才能不陷入別人營造的比較、評判、恐嚇中,只選擇適合自己的。


只有內心強大的人,不會害怕被忽悠。



2.幸福感,不由買東西決定


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,衣柜里閑置的衣服一堆,不經常用的小電器、玩具、書,數不過來。在緩解焦慮之后,我們實在是購買了太多沒有用的東西。


曾經,艾米莉‧海德倫也是個購物狂,有天她翻箱倒柜一下午,發現自己的衣服堆積如山,但平時來來回回穿的都是那幾件。再算算了自己買衣服花的錢,她腦子一熱,給自己下了命令:


「我決定一年之內不買任何衣服和飾品。」


一年后,全家人從生活方式上發生了轉變。他們發現,堅持只買必需品,生活品質并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,但家里更整潔了,內心更愉悅了。


我們總是被暗示: 你還不夠幸福—你可以活得更好—只要擁有了這些(口紅、包包、高跟鞋,或者其他爆款)—生活就可以更美好。


狂轟亂炸之下,心理稍微弱勢的人就投降了。可是, 幸福感,真的不是由你擁有的東西決定的。



3.選擇適合的方式,安住內心


有人可能會問,我也知道我買了很多沒有用的東西,可是就喜歡買買買怎麼辦?


喜歡購物的背后是什麼?我們看到好東西就想擁有它,但如果 過度了,家里就會塞滿沒用的東西,而且,錢就這樣沒了。


比較有效的建議是, 先做一個內心清理,然后再選擇讓自己安心的事物。你可以問問自己:


為什麼我渴望擁有那麼多東西?擁有那麼多東西帶給我的感覺是什麼?


多年前,我也喜歡買買買,裝修也喜歡那種堆得滿滿的風格,後來發現,這背后的感受是,堆得滿滿的,讓我感覺很溫暖,有被簇擁和包裹的感覺 (當然每個人心理需求不同)


但今天的我,已經不再渴望擁有那麼多東西了。最渴望的就是,少,越少越好。



這背后的變化表面上看是理念的調整,但實際上是 內心豐盈之后帶來的—— 我已經不需要過多的外物來占據我的空間,讓我感覺溫暖可依。


我自己本身,就很溫暖。


我從一個渴望從外物那里汲取力量和溫暖的人,變成了一個逐漸挖掘自身力量和溫暖的人。


古琴老師巫娜說:「中國人在過去兩三千年里,以琴棋書畫安頓自己的生命,這也是我看待中國文化和藝術存在的真正意義:安頓人的生命。」


這段話,特別好。 如何讓自己內心充盈而不需要過多外物?


選擇讓自己安心和寧靜的東西,去做、去享受,工作也好,興趣也好,只要讓自己放松,安心,去做吧。


有一天,你會發現,當自己靜下來,松下來, 別人營造的焦慮,跟你關系不大,你也不用再花錢,買那一份虛妄的安心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