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沒那麼簡單,就能找到,聊得來的伴。」
2010年,歌曲《沒那麼簡單》登上台灣2010年「10大KTV熱門點播歌曲」第一位的寶座,47歲的黃小琥也因此爆紅。
她的嗓音醇美渾厚,充滿故事感,讓人印象深刻。
其實,在黃小琥27歲那年,她已經憑借《不只是朋友》拿下第二屆金曲獎的「最佳新人獎」以及「最佳錄音獎」,與蔡琴、李宗盛并肩而立。
而在此之前,她的感情經歷同樣不簡單。
22歲不顧母親反對嫁人生女,不料所遇非人……
從被生活毒打到翻轉自己的命運,她的破局故事,或許值得我們借鑒。
倉促進入婚姻,她做錯了什麼?
1963年,黃小琥出生于台灣高雄,她從小就愛好唱歌,小學時就開始參加合唱團,19歲開始在夜總會和餐廳駐唱。
小時候的黃小琥最不喜歡的人是她的媽媽,因為媽媽對她很嚴厲,總是對她的行為處處限制,以至于她覺得母親并不愛她。
與母親關系不和讓黃小琥養成了非常叛逆的性格,尤其是在感情方面。
22歲那年,黃小琥與一位音樂同行相戀,結果遭到母親強烈反對。
面對母親的阻撓,黃小琥沒有去思考那個人是不是真的適合結婚,而是覺得母親又在限制她,于是在與對方相戀三個月后就閃婚。
母親因此氣得與她冷戰,而她卻覺得自己終于贏了一次媽媽。
但其實,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,直到任性進入婚姻,才被現實狠狠打了臉。
黃小琥的婆婆是個思想傳統的人,她一直覺得女人就應該乖乖在家伺候老公,所以對她「拋頭露面」的演出工作一直不滿。
這些思想與黃小琥的價值觀產生非常劇烈的沖突,她一邊要兼顧好工作,一邊還要小心翼翼地處理婆媳關系。
而最讓她失望的,是她發現丈夫也并不理解她。
剛好這個時候她的事業也遭遇了瓶頸期,內憂外患,整天處于非常疲憊的狀態,最后只能無奈失婚。
多年后黃小琥在舞台上說,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,她一定會好好和母親相處。
因為結婚,她和母親冷戰了4年,可在她失婚獨自一人生活的時候,母親卻經常帶著她愛吃的菜,獨自坐幾個小時的車去探望她。
有一次母親甚至因為著急去看她,在去買票途中發生交通事故,撞斷了腿。
為了讓她重新振作起來,母親把自己幾十年攢下的積蓄交給她,幫她渡過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日子。
回憶起那段日子,黃小琥很后悔,她說自己年輕時太叛逆了。
黃小琥不顧母親反對閃婚的行為,其實是一種 「驗證性偏見」 。
當我們相信某一個信念時,就會千方百計地去找能夠支持這個信念的證據,從而忽視了那些行為是否真正適合自己。
她執意要嫁給那個人,不是因為覺得那個人有多適合成為一個好的伴侶,而是因為她太想和母親對著干,太想證明自己是對的,母親是錯的了。
都說結果不會陪妳演戲,黃小琥想通過閃婚生女來對抗母親的嚴厲,卻忽略了自己對婚姻和伴侶的真實需求,結果只能接受現實的毒打。
忽略自我的需求,卻換不來幸福
在婚姻和生活中忽視自己真實需求的人有很多,李若彤就是其中一個。
1998年,事業正當紅的李若彤與大她20歲的富商郭應泉相戀。
在這段感情里,她把自己放到極低的位置,一切以對方的需求為主。
郭應泉不喜歡她拍戲,她就拒絕了所有機會,盡管她其實很享受演戲的過程。
郭應泉不喜歡孩子,她就真的沒有要孩子,盡管她說自己天生很喜歡也很會照顧孩子。
甚至,因為郭應泉不想結婚,兩人一直沒領證。
但她的自我犧牲、委曲求全并沒有換來一段白頭偕老的感情,兩人在一起十年后,郭應泉愛上了別人。
被男友拋棄,又遇上父親去世,在愛情和親情的雙重打擊下,李若彤陷入了長時間的抑郁之中。
回憶起那段經歷,李若彤說: 「那段時間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做,我把自己整個人完全放棄了,這樣對感情反而更不好,我應該保持自己的工作,保持自我。」
我們總以為,在生活中多點關注他人,少點關注自己,就能使關系更融洽,生活更美好。
殊不知,當我們忽視自己的真實需求時,生活不僅不會變好,反而會越來越糟糕。
因為那些被壓抑的需求,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加倍地擾亂妳的心緒,增加妳的痛苦。
明明不想跟婆婆一起生活,卻因為害怕老公和婆婆不高興而不敢拒絕,最后全家都因為婆媳矛盾而疲憊不堪;
明明不想做自己職責范圍外的工作,卻因為害怕影響同事關系而不敢拒絕,最后成了人人都能欺負的老好人;
明明不想參加朋友聚會,卻因為怕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簽,只能硬著頭皮去,結果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。
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敢甚至不會面對自己的真實需求?
一方面,是我們所接受的文化塑造了這樣的我們,很多人從小就被教育要犧牲小我,成就大我,要先關注他人,再關注自己。
另一方面,我們不敢在關系里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,其實是因為害怕被拋棄。
當妳覺得別人接受妳,是因為妳可以為他提供點什麼,或者別人對妳好,是因為對妳有更多的要求時,妳就會害怕去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。
因為怕對方覺得妳要求太多,從而離開。
德芬老師說過:「親愛的,外面沒有別人,只有妳自己。」
很多時候,痛苦其實來源于自己,而非他人。
只有敢面對自己真實需求的人,才會在關系中覺得舒服,才會在面臨抉擇時懂得如何取舍,才能創造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,成為生活的操盤手。
認清需求再做取舍,操盤自己的人生
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取舍。
正如黃小琥自己所唱: 「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,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,別人說的話,隨便聽一聽,自己做決定。」
是的,人生過得怎麼樣,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。
妳當下的人生,是妳過去所有選擇的結果。
那我們如何才能讓未來的生活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,成為自己人生的操盤手呢?
第一,要學會看見自己的需求。
人是很容易受影響的,我們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,也會受世俗眼光的影響。
年輕時的黃小琥不惜與母親決裂也要嫁人,是因為她把婚姻當作是擺脫母親約束的方式。
但如今她發現真正能給到她底氣的,是一段好的親密關系,而不是領證結婚這個流程。
弄明白了這一點,便不再讓自己陷于無意義的糾結中。
她說: 「我結過婚,知道什麼樣的關系適合自己,愛情不一定要建立在婚姻上。兩個人可以多花時間相處,不斷達到默契。」
通過書寫和自問自答的方式可以幫助妳看清自己的需求。
平時可以問問自己喜歡什麼?
向往什麼樣的生活狀態?
目前在關系里,妳是否真實地在做妳自己?表達自己?
然后把那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和狀態寫下來,慢慢地,妳就會對自己的需求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了。
第二,不要輕易做妥協,要主動做取舍
事業和家庭有沖突是很多人都要面臨的問題,導致很多人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,被焦慮和迷茫牽著走了。
黃小琥從小熱愛音樂,但婆家卻不喜歡她拋頭露面,她也因此陷入糾結和痛苦之中。
好在,她最后看清了自己的真實需求,選擇結束婚姻,重新開始音樂事業,于是才有了後來那些傲人的成績。
對于黃小琥來說,如果當初她選擇婚姻,那是她的一種妥協,但妥協未必能換來他人的理解,反而會讓她自己攢下很多委屈。
選擇音樂,是她的一種取舍。
舍棄一段內耗的婚姻,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,也許會有遺憾, 但忠于自己,至少內心是豐盈的。
因此,當需要在兩件事之間做抉擇時,先問問自己想做什麼選擇。
比如老公要求妳辭職回家帶娃,妳應該先問自己是更喜歡工作,還是更喜歡帶娃?
如果妳更喜歡工作卻選擇帶娃,那就是在妥協,妳的帶娃之路就很難順利。反之,則是在取舍,妳就會有更多的能量去處理帶娃或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。
因為妥協是被動的,而取舍是主動的。
被動背后是無奈和委屈,主動背后是自我掌控感。前者被生活拖著往前走,后者自己把控前進節奏。
人間百態,只要認清自己的真實需求,面臨選擇時做出符合內心的選擇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操盤手。
妳的人生是喜是悲,主動權其實一直在妳自己的手上。
愿我們新的一年,都能清晰自己的內心,為自己的需求負責,做出最適合自己的取舍,過上自己期待的生活。
策劃 | 魚甜
編輯 | 六記